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镇西大街35号1幢3层3W01 15107287415 cancerous@qq.com

新闻中心

京东供应链金融总监李超然:金融、物流、大数据怎样跨界?

2025-10-06

核心导读:

金融与物流跨界的发展,把大数据技术引入到传统物流上。2013年,京东开始涉足金融领域,通过构建供应链金融业务平台,为企业“采购、入库、结算前、扩大融资”四方面提供融资产品,服务对象从京东的供应商到合作伙伴,到京东生态圈上下游甚至京东生态圈外企业。

京东商铺面临大促销时会有融资需求,前期采用供应链金融模式,包括1+N、M+N。主要还是1+N模式,即由供应链上资质比较好的商家为资质比较差的商家提供担保服务。

数据应用改变传统数据获得方式,不再依赖于抽样,完全做到市场对接和平台的数据化。每个商品对应的来源、存储、销售、数据透明可见的,整个经营决策的过程,全程可追溯。

以下为京东金融供应链金融总监李超然在长风网活动现场演讲实录,经长风网编辑:

大家好,我是一个70后。现在我主要从事金融与物流跨界发展,涉及到金融和物流的各方面,涉猎很广,但跟各位专家比没有那么专业。我主要跟大家分享我这个主题里的创新与发展。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京东在做的一些尝试,把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引入到我们传统物流和这个行业里来,这是一个突破和创新。对此,今天分享一个案例。

说到跨界和创新,京东是有资格来讲电商的公司。大家认识到的京东是一个大卖场,线上的大卖场,也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同时也是一个传统的物流仓储企业。京东从前年开始涉足到金融领域,现在做互联网金融,是金融领域的公司。京东也在金融、电商、互联网跨界之外还有一些娱乐产业也在逐渐展开。

京东供应链金融总监李超然:金融、物流、大数据怎样跨界?

关于京东的介绍就不多说了,我想介绍一下金融这个板块。我们在供应链金融,从2013年开始做了两个产品,第一个是一个保险理财产品,简单来说,是给京东的供应商转让的贷款,这个产品比较传统。第二个是在去年尝试的,为京东平台的商铺开放的信用贷款,用一个交易数据来做的贷款。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这两个产品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在线上直接申请,然后5分钟就能够到账的融资。在这里头,大家在想供应链金融。我是从供应商出来的,在传统领域做得非常成熟。但是京东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没有那么多的传统金融团队、那么多的网点,我们做的是数据,靠数据驱动评估贷款客户信用风险,依赖于信用数据的风险来进行贷款。

依赖于数据来做风险管控其实有很大的好处,第一个,整个风险管理会更加精准,效率更高。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必须依赖于数据,依赖于整个数据的获取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现在做的成绩还不错,在这两个产品里边,可能后面在一年之内放掉了三百亿左右的贷款,不良率得到了控制在一个点以下,这是一个大数据技术。京东的贷款分布,融资客户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的客户更方便地经营,更快速地扩张。但很多人会说,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本来就是京东的供应商,本来就是京东平台的商户,跟你有密切的关系,其实你的贷款没有太大的风险,这话不对。我们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这样的问题,因为风险很简单,第一个了解客户,第二个,得到了很大的痛点,包括信用贷款,基本上的贷款额度在两百万以内,在这个额度下面,风险是可控的,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平台客户中一些特别好的商铺,他们融资金额得到满足了吗?其实坦白来说,没有得到满足。特别是经营周转特别好的商铺,怎么样满足他的用户需求,甚至极端来说,怎么样利用现在成功的经验带来更多的客户,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怎么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服务经销商,让他们得到更快速、高额、低利率的融资。

现在的产品里头,从京东的供应商到合作伙伴,到京东的上下游,到京东的整个生态链,现在做到一个产品的覆盖。大家先看一下,大家想一下,当我们在网上购物的时候,电脑后面那一端的商铺这时候他们要获得融资有哪些途径?很简单,有房产做房产抵押,没有房产也有信用卡。在经营贷款的时候,大家经常剁手的“双十一”、“6·18”需要大量地囤货,这时候他们有融资需求。第一点我们想到了供应链金融,包括在供应链产生的应收账款和货物,来做金融产品。我们想到了质押,包括大宗商品的质押,包括银行的质押,总结下来,不管1+N也好,还是N+N也好,尝试下来主要是1+N的模式,主要给供应链上资质比较好的商家提供担保,给整个链上资质比较差的服务来做服务。这里面有一个很好的好处,京东的供应商,如果提供一些担保,提供一些证明,很难把它的上下游覆盖了。有一个问题,我们的核心厂商,是不是足以覆盖你的整个链条。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包括监管商,我们的国企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赌注压到供应链的环节,最关键的环节出在“1”上,包括前几年的各种风险融资的各种案件。这都是从交易结构上来看,我们有特别强的担保。我们第一个思考的问题是,能不能用传统的模式来做这个产品,得到的答案不行,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我们的风险。传统的线下把控1+N的1,但是对于想做一个线上化,快速融资,很难去找到这样一个“1”来支撑。

第二种,现在面对的这些商铺,其实很多涉及长尾理论的一些东西。你没有办法得到它的整个链条找不到那一个“1”,包括在经营过程中,如果说,货物的快速流转,找不到一个监管上来提供担保,在这个环节上面找不到强有力的“1”的。但是没有关系,找不到“1”,其实不再去盲目地找1+N的“1”,而是整个交易链条梳理清楚,把整个链条的数据全部整合起来,把整个网络整合起来,不要担心担保。我们去依赖于网络和数据,这是做互联网最核心的,包括各个领域不再依靠一个权威,不再一个依靠核心的点,而依靠网络中所有的信息。这是思考一个问题,不再依靠核心的生产商也好,监管商也好,依赖于整个体系产生的数据和数据的积累。下面的团队说到,把数据整合起来之后,你想干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就是主持人也讲了,你想质押流动中的商品,质押和流动中天生存在矛盾,质押的商品是不能卖的,你卖的商品不能质押。在传统的融资里,在流动里面管不住货,会出现重复抵押、重复质押的货物。但是作为金融产品,让货物流动起来客户才能还款,商品压在那儿风险更大。我们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利用我们刚才说的,N+N的模式,利用数据和系统的支持,能做到让质押的货物不断地去流动。

总结起来两句话,第一句话,京东自己去把控风险。第二个,怎么看待这个货物,电商平台服务的客群,选择的品类,到开店,到运营,到仓储配送,跟传统的线下商铺,它的开店在线上开店,不会受到场地的制约。我今天卖一百万到一千万,在线上快速扩张。运营是远距离的运营,包括整个系统化远程接入,运营不受规模扩张。唯一的是传统小电商租一百平米的房子,30平米拿来运营,70平米拿来做仓储。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看到一个小的电商企业,它的所有受规模限制的短板在于仓储配送。它经营一定规模之后,到了单品类前50,前10,它肯定面临一个大的问题,这是所有电商都面临的问题。我现在的仓库不够了,我想租仓,什么样的仓库满足我们的需要,满足一个仓储不容易。因为电商的仓库跟传统的仓库不一样,咱们在电商平台下的订单,到了企业,企业会把订单传给仓库,这个订单里面包含了信息、数量和发货地址。仓储把这个货物捡到一起,从捡货单到出货单,所有的仓储和运输费用非常高的。

第二个,仓库为了发货做的跟仓,从原来的单仓到四仓、五仓发全国。满足这些电商运营需要的仓库也是有限的,这是从电商来看这个问题。从电商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从一个电商的仓库,我们看到运营的电商和商铺,它的运营成本,它的成本里面,仓租占到很小一部分,但是仓库作业,仓内捡货、贴单很大的一块。在这个里面出现一个问题,电商企业找仓库,仓库也想找电商企业,把这部分接过来。我们看到一个趋势就是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于电商企业的三方物流会逐渐成长。在这个大的背景趋势下面,我们可能接入的点,也就是说我们放在中间的大数据平台。我们怎么做呢?做的这件事情稍微复杂一些,我们把京东的整个系统跟仓储的WMS系统做了一个对接。

京东的寿险干了两件事情,第一件是获取了这个客户在仓储当中的整个历史数据,第二件事情是我们订单质押线下的变成了线下的质押清单,我们就可以实现一个比较好玩的事情,就是传统在做电商融资的时候,包括银行在做一些抵押,大家做得都还是比较简单,因为那个货物的流动太大了,控制多少件货,就基本上来讲,就是看企业的信用为主,这个货物到底能押多少是多少,这是大家传统的质押观点。有两个最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因为风险反控的手段,以金融为主,客户整个贷款的周期长,额度受限制,在现在这种模式下面,对货物做到了真正有意义的质押清单,在对接过程当中5秒钟就可以完成质押清单的对换,基本上可以实现质押的货物卖出去,立即可以换。从我的角度来讲风险控制,当然这里面,我们很多商户一天发到几万件,系统的不断切换,最快的时间做到半个小时一次。

有了质押清单的兑换,我们怎么保证质押的商品是一个真正的质量好的商品,不是一个假货。传统想到的办法很简单,验货就可以了。这件事情面临了电商送来的商品,这个从成本上来说不太可能。仓库里面放了一万件衣服,不能一件一件拆开来看,十万台的手机一个一个打开来验。这里面十万件,三万件查不出来,这就是30%的风险。在这个里面,跟WMS进行对接,直接获取数据,获取有销售平台的数据,整合各个品牌的数据。整合之后,把这些数据放在一起来看,就发现一件比较好玩的事情,数据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形成闭环,自我验证,在闭环和自我验证的基础下,货物的真假就变得非常的透明。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客户来跟我申请贷款,我要押手机,客户反馈是什么样子的,但是这些东西存在造假。大家都知道,电商平台刷单是很重要的现象。当我把仓储出库的数据和销售数据一起去验收的时候,这个造假成本非常高,一个刷单,不加入仓储环节,现在的供应价格在4块钱左右。如果把仓库环节也加入的话,这个成本高20%到30%,这个没有刷单。简单来说,通过多维的数据验证,最大的程度上保证货物的验证。

最后一点,我们说的大数据平台。大数据这个词最近几年特别火,从研究数据到研究商业的人不太一样,从研究数据的人角度来讲,一个没有TB级、BP级的数据不要谈大数据,数据不够大。从商业大数据来看,是另外一个视角,所谓大数据,不是数据的量有多大,而是量的范围。我们从传统的用抽样的方式来看待数据,用全量的方式来看待这个数据,是方法论的改变。简单来说,大数据的观点来讲,我希望看到的是,跟一个人相关,跟一个研究对象相关的360度所有的数据。不管这个数据质量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我把它放在一起之后,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让它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模型剔除掉不好的,最后得出来的结果往往比传统的抽样更好。举个例子来说,电视台做收视率调查。传统的办法就是调研,访谈一些人,大家看什么频道,得出来一个结果,这个统计的方法很有关,统计的样本很有关系。如果访谈的对象正好是一个特定的客群,比如说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去做访谈发现,北方的人春晚收视率是比较高的,南方的人春晚收视率是比较低的,这是一个抽样调查。现在收视率用机顶盒,去抽全部的,用一些搜索的结果和其它的全量的结果来看。

说到大数据,我们现在做的一件事情,也是把电商包括供应商、库存、电商、销售,所有的数据放在一起,让这个数据形成闭环。这部分的工作,大家以前做的时候也是通过抽样来看。但是由于新技术的引入,不再依赖于抽样,能够完全做到市场对接和平台的数据化。当把数据从线下搬到线上的时候,数据自身产生化学反应这是比较奇妙的。这个奇妙的化学反应达到一个效果,就是电商售卖的商品,追加了标准的数据来源之后,可能成为一个大家原来不敢质押,不敢拿来融资变现的商品,变成一个可融资,可变现的商品。每个商品对应的来源、存储、销售、数据都是透明可见的,而且是可相信的,这就是我们期待看到的化学反应。

这个话题往大的说就是金融物联网。从金融的角度来看物联网,其实只有一件事情,整个经营决策的过程,全程可追溯,全程透明。每一个生产出来的商品,都有背后所有的完整数据。金融产品最核心的是风险,在数据透明的情况下,风险是最便于量化和衡量的。所以发展到未来,金融物联网产生的结果,从金融的角度上来讲,整个网络里面的企业很容易快速拿到银行的融资,也很容易做一些决策的优化。回到刚才看的大数据平台,做这个平台的初衷其实跟互联网相似的,我们要看它整个销售的流程,让整个数据透明。因为现在包括物联网的企业存在,不是单一的技术,是一整个体系的技术,是在整个流程流转过程中不断地被跟踪,被记录,不断地产生更多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做到物联网的结果。在那一天到来之前,京东在电商领域做了一些尝试,因为电商这个领域是线上经营,它的数据是易于获取的。到了未来,如果说物联网的技术发展,所有的商品信息都能够被跟踪,被记录。那么线下运营的这些商品,第一是,它的运营效率接近甚至超越电商的运营效率,从金融支持上来讲,也能获得更方便,更好的金融支持。所以物联网无论是对金融,还是对于企业的经营都是会产生突破性飞跃的一个产品。现在做的只是在物联网进入日常生活之前,在熟悉的电商领域做了一些尝试和试点,这个试点就是一句话,让平台上的经营数据透明,用流转的货物进行质押。通过这样创新的产品和理念,服务于所有的从事经营的商户。同时让仓储企业实现比较好的转型,从它的传统收仓租费变成订单生产,同时整条物流的链条被逐渐地改变。好,谢谢大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pc28预测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关注长风网。